广西共商产销大计 推动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南宁9月20日电-何宁-9月19日,2023年茉莉花-茶-产销形势分析会暨生态发展主题交流会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国近20个省-区、市-的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茶企茶商代表,以及横州市当地茉莉花茶产销企业代表相聚南宁,共商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茉莉花茶产业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各产区持续聚焦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奠定的产业提质基础。本次会议在总结分析中国茉莉花及花茶产业现状、提升花茶产业健康内涵与物质外延的同时,邀请政府代表、业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探讨茉莉花-茶-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建设的实践思路,推动茉莉花及花茶产业的生态融合发展与绿色发展。
据介绍,作为“中国茉莉之乡”,横州市茉莉花与茉莉花茶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近些年,横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茉莉花产业,以数字赋能、电商领航、绿色生态为抓手,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高质、高效、高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带动了中国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创新。
交流会现场。黄汝德摄
目前,横州市正深度布局“19”产业,推动茉莉花由单一花茶产业,向盆栽、旅游等9个产业延伸,产品业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产业生态链逐步完善,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不断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茉莉花-茶-产业总产值由2017年的9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52.7亿元。茉莉花产业发展正在由“大麻袋”向“小包装”的发展转变,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发展道路。
下一步,横州市将充分发挥茉莉花资源优势,在绿色种植、科学技术、品质提升上下功夫,努力把茉莉花这一“土特产”发展好、经营好,让茉莉花特色产业生生不息。横州将持续打造茉莉花“19”产业升级版,在完善园区、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塑造绿色发展优势,加快建设世界茉莉花产业中心,同时依托优美的绿水青山本底发展生态旅游,充分挖掘茉莉花文化,推动茉莉花文化与东盟文化、运河文化、横州“古八景”文化有机融合,让“好一朵横州茉莉花”等系列IP享誉四方。
横县茉莉花有哪些些产业结构政策
1.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重点规划
为了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挥文化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充分释放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大力开发打造品牌项目,全力推动横县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增长。横县县委县政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制定了凸显横县特色的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聚焦茉莉花产业、文化、城市三个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加快推动茉莉花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逐步打造世界茉莉花产业文化中心的总体目标。
2.政策扶持茉莉花产业发展,夯实茉莉花文化基础
为推动茉莉产业高速发展,横县专门出台了加快茉莉花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奖励办法,对茉莉花产业企业和花农进行奖励扶持,为横县茉莉花产业的不断壮大提供了政策保障。
3.培育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
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特色文化产业竞争力,横县组织广西南山白毛茶圣种生态茶博园、茉莉花文化产业园、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茉莉花文化展览馆申报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园和示范基地都获得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资金支持。
4.加强茉莉花文化交流,打造茉莉花文化品牌
为了打造横县茉莉花文化品牌,横县在2000年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2010年以来每年举行一届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并于2019年举办首届世界茉莉花大会,组织文化企业入场推介、展示和宣传产品,以加强文化交流和宣传,推广横县茉莉花文化品牌。
5.挖掘茉莉花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创新
为了深挖茉莉花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横县积极推动茉莉花(茶)文化的保护,2012年横县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广西横县茉莉花复合栽培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同时也积极指导文化企业在挖掘茉莉花历史文化故事、设计制作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茉莉花茶新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
6.大力优化茉莉产业结构,探索文化产业多元化格局
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横县使茉莉产品结构从以茉莉花茶为主,向多元化转变。横县依托茉莉花产业的培育了特有的茉莉花文化旅游产业,目前横县有九龙瀑布群国家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1家,西津湖景区、圣茶谷景区和中华茉莉园等3A级景区6家,1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以及十几家三星级农家乐。
2022-02(下)2021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突破 230 万吨
文 / 齐志明 冯松毅
茶叶消费加快升级
“品茗要分季节。我春天喜绿茶,夏天多饮乌龙茶与铁观音,秋天偏重普洱与红茶。品上一杯自己喜爱的原叶茶,满口生津、唇齿留香。”家住河北石家庄市裕华区的80后陈飞是一位喝茶爱好者,由于看重茶的口味与功能,在不同时节,他会买上不同品种的茶叶慢慢品尝。
茶为国饮,茶叶及相关制品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品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消费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茶叶国内销售量达220.16万吨,增幅为8.69%;销售总额为2888.84亿元,增幅5.45%。2021年,各主产区茶叶交易持续回稳,茶叶消费加快复苏,全国茶叶内销总量突破230万吨,内销总额跃升至3000亿元。
消费人群年轻化。年轻一代的茶产品消费需求和偏好更加个性化、多样化,逐渐成为茶产品消费主流。美团数据显示,年轻群体成为相关消费场所的生力军,仅在2022年1月,美团平台用户主动搜索“茶社”“茶楼”“茶舍”等相关关键词的频次达172万次,同比增长805.47%,涉及的团购套餐订单量超1.5万份。
茶叶产品多元化。近年来,绿茶、红茶、乌龙茶传统品类保持稳定,白茶、黄茶、花草茶等小众茶类实现高速增长,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新中式茶饮行业发展迅速。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茶产品消费呈现多样化、 时尚 化、便利化趋势,各种果味茶、袋泡茶销量年均增幅达到120%,定制化、便携式、小包装的茶饮产品深受喜爱。
高品质产品受欢迎。消费者更加看重茶叶品牌,愿意为更优质的茶叶买单。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研究员杨秀芳认为:“品质是一个企业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希望更多的茶企站在消费者角度,进一步关注细分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分类供给、分类引导,实现茶叶产销有效对接,推动产业增效、茶农致富。”
产品形态不断创新
新茶饮已经成为年轻人饮茶的主流方式,互动体验型茶消费已成为一大趋势。
随着茶叶生产稳定发展,充足、优质的茶叶供给持续为消费市场的稳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各类新业态新模式也给行业增添了新亮点、新增长点。
茶饮市场热度持续走高。近年来,以喜茶、茶百道等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走进大众视野。新茶饮 健康 、 时尚 ,具有社交属性,同时将商品和服务紧密结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喜爱。
“想要一份手炒龙眼生椰冰,再来一份手炒芒芒甘露冰,请问都是现炒吗?”最近,位于深圳南头古城的喜茶全球首家手造店凭借50余款手造新品,吸引众多顾客慕名前来。
走进门店,喜茶在三层店面中对新品进行了分“层”呈现:一楼作为对外窗口,展示手工备料的过程;二楼设有点单区、取餐区;三楼为顾客提供手造纯茶与手调创意茶的品饮与社交空间。
“新茶饮已经成为年轻人饮茶的主流方式,市场潜力很大。”喜茶公司副总裁张骏介绍,经过近10年的发展,喜茶已经在全国约70个城市,开出近900家门店。
中茶协茶饮咖啡专委会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茶饮门店数量超过45万家,现制现售茶饮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现制现售茶饮市场综合产值将突破千亿元。
“茶旅文”融合开辟发展新路径。走进湖南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的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4栋现代化的茶叶生产车间旁边,白沙溪黑茶博物馆、黑茶人文浮雕等建筑特别吸引人。这是由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按照国家 旅游 景区标准打造的国内首个“茶旅一体化”黑茶产业园,从研学实践、文化交流、 旅游 观光等各个方面展示茶文化和茶产业。
“喝茶要讲究氛围,我喜欢在节假日走进东莞观音山的山顶,在聚缘堂 养生 茶馆体验茶文化。一边看着无尽的绿色,一边泡着工夫茶,这种感觉与在家喝茶是完全不同的。”广东东莞市居民王心月说。聚缘堂茶馆负责人蔡志凯介绍,茶馆专门设在绿水青山之间,这种创意十足的沉浸式茶消费方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体验。
“互动体验型茶消费已成为一大趋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说,要做好茶叶消费场景搭建,注重 健康 、文化的内涵,打造细分场景、推出细分产品,引导形成体验式、沉浸式消费趋势,在茶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刷新消费体验,形成新的竞争力。
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
“以前,我们主要是坐店经营,等待顾客上门。现在,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江西南昌市天善茗茶茶行负责人吴海青说。
天善茗茶茶行位于南昌市青云谱区茶产品集散中心龙鼎茶都内,是2010年首批入驻该市场的茶行之一。目前,龙鼎茶都已建成江西省内茶叶、茶具、茶礼品、茶包装、茶文化商贸集散中心,建筑面积超8万平方米,茶业批发和零售商300多户。
中茶协的专家介绍,在国家标准化战略的推动下,当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茶叶标准化技术体系,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受茶叶品类多、季节性强等因素影响,导致标准制定仍需持续深耕。推动茶叶流通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是茶叶流通的发展方向。”龙鼎茶都相关负责人康春华认为,消费人群与需求在加速细分,茶叶市场要发展,就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据中茶协推算,2020年全国茶叶线上总交易额约280亿元,同比增长15.23%。2021年,全国茶叶线上总交易额继续增长。
创新驱动,打造好产品。去年9月,广西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梧州茶厂有限公司在推广往年热销产品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市场的反馈及需求,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线布局,创新推出了一些中高端产品,如百年陈仓、品天成等,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要以 科技 创新推动中国茶产业升级。”小罐茶副总裁梅江说,要通过在茶叶产业的上游开展集约化种植、在中游提高生产的标准化程度、在下游加强品牌建设等综合举措,不断完善茶业全产业链。小罐茶在安徽黄山市建设的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全自动化于一体的超级工厂,被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定为2021年安徽省省级智能工厂。
塑造品牌,提升竞争力。地方政府要培育发展地区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加快推进现代茶业发展,完善当地茶叶生产管理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和培育品牌,引领当地茶叶品牌走出去。
产销企业要重点围绕市场营销和品牌服务,发展现代销售体系,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推动产品向安全 健康 、优质稳定、智能环保方向发展。
市场引导,服务更专业。行业协会要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引导茶叶行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促进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良性均衡发展。
梅宇认为,从聚焦产能发展到品牌建设,我国茶叶流通正面临客群结构调整、多元业态叠加和需求细化丰富所带来的机遇。相信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各市场主体通过持续在绿色、 健康 、社交互动以及高性价比等方面发力,茶消费将步入提质扩容的新阶段,带动茶产业发展迈向高质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